2019年1月31日 星期四

摩爾的魔咒


摩爾的魔咒

1-30-2109

前言:本篇純屬個人的看法和臆測, 僅供臉友們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也歡迎各方高手分享高見和看法。

張忠謀下台後, 台積電接連地出了兩場大皮漏。首先是生產線上的機器受到病毒的感染攻擊, 其次是光阻原料失去應有的功能。

在表面上看來, 似乎是人為的疏失, 或說螺絲鬆了. 事實上, 一個名聞國際, 管理操作都十分嚴謹的公司, 这樣的事, 應該是不可能發生的。倘若不認識这背後真正的原因, 或許不久的將來, 類似的問题会一再重復發生。

這些年來, 台積電走到今年这地步, 實在非常不簡單, 十分了不起! 我自己曾經兩次 (1992年和2007)登門應徵, 都蒙上司的恩寵, 都得到頗好的工作職位, 但因為工作性質和我的志趣不太謀合, 故没接受他们的聘請。第一, 我在研發單位不善長管理团隊人事, 第二在生產單位也不太習慣一味地尊照一成不变程秩來執行任務。我來台積應徵的主要動機是想更了解这家公司, 也順便探望一下剛從 IBM 轉換工跑道新上任的主管們。

台積的內部組織有一派是前 IBM 員工, 当然也有TI, INTEL 等國際半導体大廠的资深人員。所以当台積前一陣子在打壓離職員工梁孟松前去投効三星的時候, 我差一點笑掉大牙! 你不先看看自己不也有一票外頭雇來的打手? 人家怎沒跟你算帳呢?

言歸正傳, 個人認為台積目前遭遇的问题不是他們的螺絲鬆了, 反而是他们衝得太, 快撞到, 或已經撞上摩爾的牆了!

半導体领域,人人都知道Intel 共同創辦人之一戈登摩爾曾經對半導体產業的發展趨勢做了分析和預測他說未來半導体單位面積上晶体的數量將以每兩年增加一倍的速度成長。果然在过去50年內, 半導体發展速度以18個月而非兩年, 快速地一代接着一代翻新, 这法則被稱為《摩爾定律》。

然而近年來, 許多先進的大公司都察覺到, 这不是一個無底坑, 遲早會碰到物理上的極限。 從60奈米縮到到30奈米, 再進入15 奈米, 所投入的研發和生產成本不是成比率地增加。

台積電似乎正得意洋洋地领先 7 奈米的量產的時代。这一切聽來都是不可思議的。因為根據本人的推断, 產品一旦超越 15奈米, 縱可以做出來, 但可能都已經不太合乎經濟效益了。

生產綫上無論是光学、電流、溫度、机械、化学原料、操作流程只要有絲毫不順, 就会傷到量率, 直接影响到成本, 名聲和士氣。

台積高階主管要坐下來思考一下, 到底何时这技術会撞牆? 除了硬縮基本规则尺寸外 (Ground rule), 是否还能够在結構上的創新? 什麼是鰭式(Fintet) 晶体的接班人? 到了極限如何在股票大跌之前踩刹車, 找出路? 是否考慮進入另一個取代傳統晶体的领域?

不然! 大恐龍的教訓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这也是為何 IBM 早就將这包袱給扔了的原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