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回家的路(2.5) ~ 贖罪日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

 

回家的路(2.5) ~ 贖罪日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

(10-6-1973 ~ 10-26-1973)

 

 

巴列夫防線

六日戰爭之後, 以色列為了長治久安, 1971年花費了5 億美元, 沿蘇伊士運河的東岸, 西奈半島佔領區, 建造了一條長170公里的巴列夫防線 (Bar Lev Line), 以当时領導这項工程的參謀總長, 海姆‧巴列夫(1924~1994) 命名。

 

這條運河東岸防線, 第一道障礙是25米高的沙堤, 不但不怕敵軍轟炸, 而且地下埋有油管和電動引爆器, 隨時引爆, 運河就会被炸成一片火海。 第二道防線是一聯串鋼筋水泥築成三十米高的碉堡。看上去固若金湯, 應可以有效地防止埃軍逾越雷池一步!

 

什麽是贖罪日

猶太人贖罪日一年只有一天, 在猶太曆法的新年(陽曆的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之間) 過後的第10天。那天按聖經的吩咐:「當這日, 甚麼工都不可作, 因為是贖罪日, 要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贖罪。」(利廿三28)換言之, 以色列全國包括軍隊都放假休息一天。

 

然而, 伊斯蘭齋戒月在伊斯蘭曆整個9月。那個月整月都要齋戒, 甚至房事都不准許。 这個月日子每年都有些不同, 大約是在陽曆5月初到6月初之間。

 

戰爭起因

六日戰爭中, 阿拉伯為首的阿聯軍隊慘敗之後, 失去很多领土。埃及總統納賽爾於19709月去世, 繼承他的是薩達特 (Sadat), 臥薪嘗胆, 擴大軍備, 準備報仇。同時, 埃及的經濟低迷, 希望發動戰爭讓他能獲得人民支持。便和敘利亞總統阿塞德 (Assad) 密商, 決定兩國分別南北挾擊, 以取回六年前失去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 最好包括約旦河西岸地區和加薩走廊等領土。

 

1973106, 正值猶太人傳統的贖罪日, 們選擇贖罪日發動攻擊, 因為这一天以色列軍民將会措手不及。問题是, 如此陰險地選擇安息日那天攻擊以色列, 難道不怕將來以色列也会挑齋戒月來修理自己? 可見他们这回真是鐵下了心, 非勝不可!

 

為何其它三國缺席

約旦在六日戰爭中也失去很多土地, 擔心若是戰敗, 將會失去更多土地, 不想參戰。同時, 埃及總統薩達特早已承諾巴解在戰勝後, 將會讓巴勒斯坦人管理西岸地區和加薩走廊。這項決定和約旦背道而馳, 他们認為西岸地區應該歸還約旦。

 

同時, 1970年巴解與約旦爆發黑色九月事件, 敘利亞曾軍援巴解, 已造成兩國互看不順眼。約旦總統侯赛因甚至向以色列暗示, 埃敘要攻擊他们的消息。

 

同時, 伊拉克也和敘利亞關係緊張, 因此, 約伊兩國都拒絕參加起頭的攻勢。黎巴嫩則由於軍力過小, 內部局勢不穩, 也沒有參與。

 

戰爭爆發前夕

戰爭計劃在極機密情況下擬定, 即使軍中的高階指揮官也只在戰爭爆發前才被告知。

 

以色列女總理梅爾夫人 (Golda Meir, 1898 ~ 1978), 雖有情報風聲, 但根據內部分析, 認為發动戰爭的機会不大, 故最後決定按常例, 全國休假回家过節, 完全沒有備戰。這到底是对上帝的信心? 还是人為的大意? 讓人困惑。

 

南方西奈半島戰場

106下午1:50, 戰爭開始後, 埃及投入五個師, 共計10萬名士兵,1350輛坦克。200架飛機對以色列進行了空襲。隨後埃及士兵利用新發明的高壓噴泵, 短短5小時, 北中南三點突破了以色列信心滿滿的「巴列夫防線」, 一举攻入了西奈半島, 旗開得勝, 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氣為之大振。以色列300多輛坦克被擊毁, 埃及軍隊首戰全勝, 奪回運河東岸3000平方公里失土, 薩達特被譽為跨越運河的英雄, 但埃軍並未乘勝追擊。

 

过了幾天後, 埃軍精銳坦克部隊迅速攻佔通往耶路撒冷的三個戰略的要道~ 密特拉、吉迪和卡特米。時值朝陽東升, 埃及的坦克正面頂著比往常強烈陽光而來, 而以色列坦克則躲在暗中迎戰。一時間, 埃及坦克炮手因陽光太強, 無法瞄準。那天, 以色列的坦克摧毀了250輛埃及坦克。

 

以色列如惡夢中驚醒, 快速動員, 先北後西, 化被動為主動。在1017日晚, 在埃軍密集的砲火下, 以色列仍然在大苦湖北邊的運河上架起了4座浮橋。渡过運河後迅速南下, 切斷埃及第三軍團向西撤回埃及的後路, 縱深突擊運河西岸。同時派出突襲部隊繼續掃蕩運河東岸埃及地對空的飛彈陣地。

 

到戰爭結束時, 以色列部隊已經大量攻入埃及, 距離首都開羅只剩下101公里了。絕大部分埃及的軍隊也已被殲滅。

 

東北戈蘭高地戰場

在戰役開始時, 北方敘利亞強大的坦克部隊, 也如潮水一般,橫掃戈蘭高地上的以色列陣線。敘利亞的直升機突擊隊攻占了以色列位於赫爾蒙山(Hermon)上的最重要的堡壘Jabal al Shaikh。第一天戰鬥結束時, 敘軍已經達成了一定規模的勝利。 三天後, 以色列後備援軍抵達, 戈蘭高地的局勢才慢慢開始逆轉。數天的激戰之中, 敘利亞本來幾乎就要攻占高地上以色列總部納法赫 (Nafah), 但卻在那時突然後撤, 使以色列得以重整旗鼓, 後來數天的激戰, 北邊的以色列裝甲旅終於守住納法赫。

 

以色列的巴拉克裝甲旅 (Barak), 在戈蘭高地南邊的戰場, 因為沒有任何天然的屏障, 一開始遭受嚴重的傷亡。敘利亞部隊不顧一切向加利利海推進。這時巴拉克裝甲旅已經完全失去了組織作戰的功能, 殘存的坦克只能各自為戰。

 

敘利亞的坦克大軍竟然攻抵加利利海北方橫跨約旦河的橋樑 ~ 班諾雅可夫大橋 (Bnot yaakov bridge)。此橋一旦失守, 加利利區域必然不保。這時, 耶路撒冷形勢萬分危急, 哭牆邊聚集了大群猶太人, 呼求上帝的幫助。

 

千鈞一髮之際, 突然發生了轉機。據報導當敘軍坦克部隊, 離那橋只有五英哩時, 也許因為供油車追趕不上, 突然都卡住走不動了。此時, 以色列的幽靈式戰鬥機, 在黃昏時分, 從約旦河西側低空飛來, 轟炸敘軍的坦克陣群, 全軍覆没。至此, 以軍信心大增。1010 (Day 5), 所有入侵的敘利亞部隊, 都被以軍擊退回到開戰時的邊界了。

 

總理梅爾夫人決定繼續攻入敘利亞的大馬士革 (Damascus), 徹底擊敗敘利亞。以色列部隊攻克了敘利亞的巴珊 (Bashan) 地區, 從那里, 用重型火砲開始炮轟距離只有40公里的大馬士革。同時, 以色列特種部隊也重新收回了赫爾蒙山上的據點。

 

由於阿拉伯國家的戰況迅速惡化, 約旦的侯賽因國王派出了一支遠征部隊前往敘利亞支援。伊拉克也派出部隊前往戈蘭高地。然而, 無論如何援軍都無法擊退以色列駐守在巴珊的陣線。

 

為什麼埃軍強大之攻勢, 被這場格外強烈的陽光以致無法瞄準?為什麼敘利亞坦克的汽油會供應不上?過去五十年來的中東戰史, 充滿了無數這樣的奇蹟。表明一隻看不見的手正在主宰著這一切

 

19731022, 聯合國通過了停火決議。下令以色列與埃及立刻停止戰鬥。在北部戈蘭高地的戰線, 敘軍本已經準備好發起另一次大型的反擊。阿薩德下令取消所有攻勢, 要求敘利亞接受停火令, 而伊拉克也下令部隊返國。

 

接著在日內瓦展開了會議, 最後各方都簽署了休戰協議。在118, 以色列簽署協議將部隊撤回運河以東, 結束了第四次的中東戰爭。

 

經过數次和以色列軍隊交手之後, 埃及和阿拉伯國家終於学乖了, 埃及總統薩達特, 心知肚明, 和以色列作戰, 猶如以卵擊石, 对方越戰越勇, 也越戰越凶猛, 不如主動與以色列交好。最後採取以土地交換和平的政策, 才收復了運河, 及全部的失地, 奠定了中東和平的基礎。

 



「我在怒氣、忿怒, 和大惱恨中, 將以色列人趕到各國。日後我必從那裏將他們招聚出來, 領他們回到此地, 使他們安然居住。」(耶利米書32:37)

 

大衛營協議

197711, 埃及總統薩達特史無前例地拜訪了以色列, 這是以色列建國以來第一次獲得阿拉伯國家的承認, 以色列政府大力支持和談。

 

在美國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1924~) 的邀請下, 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纳赫姆·貝京(Menachem Begin, 1913 ~ 1992)在華府大衛營舉行12天高峯會議, 以埃雙方簽下了《大衛營協議》。以色列願意從西奈半島撤軍, 並且撤離了自從1970年代開始在那裡建立的移民區, 歸還埃及被佔領區域。以色列也同意依據1949年劃定的区域讓巴勒斯坦人民在以色列監管之下獲得自治權。從此結束了長達30年的戰爭。 這協議改善了以埃双邊關係, 以色列也獲得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兩人因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

 

後記: 2000, 美國克林頓總號再次邀請以色列代表巴拉克而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在大衛營商討和平計劃。以方同意巴建國,但阿拉法特在國內極端份子的压力之下, 竟然拒絕了。從此失去了建國的機會, 只能在迦薩地有自治区。

 

 

巴比倫行動

伊拉克早在1960年代便開始發展核子計劃。1979, 在法國協助下開始在奧斯拉克 (Osirak) 建造一座40兆瓦的輕水式核反應爐與一座小型試驗性質的反應爐。以國國土狹小, 一旦遇到核彈攻擊將會是毀滅性的。19816, 晚上6:30, 14架以色列戰機底空沿著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的邊界悄悄地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飛去, 当機群進入了伊拉克領空後, 立刻開始轟炸核反應爐, 成功的地炸毀了主反應爐。附近的其它的設施直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 在聯軍猛烈轟炸之下, 才被完全摧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