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回家的路(2.2) ~獨立戰爭 / 第一次中東戰爭

 回家的路(2.2) ~獨立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711~ 19493)

 

以巴分治政策失敗後, 四周的阿拉伯國家, 已蠢蠢欲動, 他们發誓要聯合起來, 一举將猶太人推入地中海, 淹死他们! 以色列國就在這種狂風暴雨的環境下誕生了! 這也應驗了以色列的國父赫茨爾在1897年的演說, 他的夢想是50年內要成立猶太國!

 

以色列國獨立

1948514, 英國正式退出托管巴勒斯坦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首相本‧古里安向世界宣布, 以色列國在臨時首都 ~ 特拉維夫 (Tel Aviv) 獨立。消息一出, 立刻獲得美、蘇和聯合國的承認。

 



在這個時候, 四周阿拉伯國家更加敵愾同仇, 百姓群起示威, 大城市掀起了武裝暴動。埃及與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 下令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百姓, 展開三天的暴力襲擊, 攻擊商店、公共建築以及住宅區。猶太地下民兵部隊迅速展開還擊, 很快便蔓延成為大規模的武力衝突。隔日, 阿拉伯各國領袖密商, 計劃團結在一起將猶太人全部掃入地中海。

 一場戰爭來臨, 彷彿午後突發的暴風雨, 讓正在興高采烈慶祝建國的猶太人, 措手不及。為期16個月的戰爭跟著發生了, 前後大致可以分為挨打、回擊、反敗為勝, 三個階段:

 

挨打的階段 (5/15 ~ 7/8/1948)

以色列除了西面靠地中海, 沒有受到攻擊之外, 北面有黎巴嫩、敘利亞, 東北方有伊拉克, 東面有約旦, 南邊有埃及等國的軍隊同時攻入。這樣四面楚歌, 殲滅式的掃蘯, 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是空前絕後, 讓人聞之喪胆。

 

起初, 阿拉伯五國聯軍總兵力約有4.5萬人, 飛機130, 坦克装甲240, 野戰炮140門。这些武器多是英法製的。因此, 阿聯 (阿拉伯聯軍) 無論在軍備、人數或聲勢等各方面都佔盡優勢。以色列地下的游擊隊和國民兵, 加起来只有3 萬人左右, 缺乏重型武器裝備, 強弱懸殊, 三面受敵, 情况十分狼狽。

 

南方的埃及軍隊, 從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 (Arish Points) 出發, 兵分兩路。北路穿过加薩走廊 (Gaza) 直攻特拉維夫。逼着以軍利用夜襲, 阻止了這波猛烈的攻勢, 埃軍回頭轉攻南邊內蓋夫 (Negev) 沙漠地區。南路埃軍從別士巴 (Beer Sheba), 經希伯倫 (Hebron), 朝耶路撒冷邁進。

北邊的敘利亞重機械部隊, 從戈蘭高地東邊的庫奈特拉 (Qnetra) 出發, 經过加利利湖南岸, 攻擊約旦河兩岸, 多處猶太移民村落, 以軍在此和他们展開激戰。黎巴嫩軍隊攻佔了北境邊防哨所後, 因兵力有限, 便一直駐守在那裡待命。

 

東北方的伊拉克裝甲旅, 從西岸 (West Bank) 邊緣的貝桑 (Beit Shesan) 直驅納布盧斯 (Nabulus), 占领以色列中部兩個掐喉的城市~傑寧 (Janin), 和圖勒卡姆 (Tulkarm)。 這斬腰行動, 直接威脅到以色列沿海諸城市。

 

東方約旦精銳的阿拉伯軍團, 在英國軍官率領之下, 一心只想奪取聖城耶路撒冷。這時舊城裡的猶太人紛紛投降, 新城中的猶太人也彈盡糧絕。

阿拉伯聯軍四面八方, 來勢洶洶, 以軍節節敗退, 局勢非常的紧張。此時, 以軍除了呼求他們上帝的幫助外, 只有拼死抵抗。

 

緊急要求停戰

在千鈞一髮之際, 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 急電他们駐聯合國代表, 告知必須立刻想辦法停火, 以色列急需幾周喘氣、重組和裝備軍隊的時間。

 

517, 即開戰的第三天, 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要求雙方在36 小時內停火。蘇聯代表也催促安理會立即表決停戰協議。19485月底, 阿聯已經佔領了劃分給以色列過半的領土, 双方同意在529日停火, 四週後再戰。

 

以色列人回憶說停戰前犧牲的人數, 甚至还不及二戰期間, 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一天被殺的人數。英國因財政上困難, 有求於美國, 此時同意撤走在阿拉伯軍團的英國軍官, 並停止向阿拉伯聯軍提供武器。

 

停火期間, 以色列大力擴充軍備, 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立即響應支援以色列行動。向欧美各國購買先進的武器, 飛机、軍艦、坦克、大炮, 紧急徵募各地以色列青年回國參戰。 經过短暫的訓練後, 以色列政府終於整合了一支稍微像樣一點的正規軍。同時, 以色列國防軍, 利用僅有的十幾架戰鬥機成立了空軍。

 

回國的猶太人中, 不乏在二戰期间, 曾參加過盟軍, 極有作戰經驗的人。反之, 阿拉伯軍隊在停火期間, 僅僅進行了駐軍地域內的調整。

 

(2) 回擊的階段 (7/9 ~10/15/1948)

經過短時間的準備, 以色列軍隊開始向阿拉伯聯軍發動「十天進擊」。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意見分歧, 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和協調, 已開始處於被動的地位。

 

十天的戰鬥中, 以色列奪回了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隨之便進入3個月第二回合的停火。

 

(3) 反敗為勝的階段 (10/15/1948 ~3/1949)

19481015~21, 在「約夫戰役」之中以色列軍隊針對埃軍在內蓋夫的部署發動了進攻。空軍襲擊了迦薩、馬傑達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鎮, 破壞了埃軍的通信和指揮系統, 使埃軍喪失了制空權。以軍攻占內蓋夫首府別士巴, 控制了整個內蓋夫地區。

 

1028日至30, 在「希拉姆戰役」之中, 以軍派遣兩支部隊, 攻占加利利地區, 並有少數部隊進入了黎巴嫩, 一直打到利塔尼河兩岸, 攻占了黎巴嫩境內15個村莊。

 

1222~28, 在「霍雷夫戰役」之中, 以軍再次向埃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先對加薩地區實行牽制性進攻。主力從内盖夫沙漠最大的城市別士巴開始, 並選擇了一條羅馬古道, 攻占了阿布奧格, 轉而進攻阿里什。

 

正當以軍準備給埃及軍隊, 進行致命性的打擊時, 英國出面要求以色列從埃及領土撤軍。

 

以色列在這幾回大規模的戰役之中, 擴大了西岸 (West Bank) 地区的佔領; 打開了通往聖城的走廊; 攻取拿撒勒, 收復了整個加利利地區; 攻入耶路撒冷老城。

 

194917, 以色列國防軍人數已達到115千人, 同意了埃及的停火要求。此後, 以色列在希臘羅德島先後和埃及、約旦、黎巴嫩及敘利亞簽訂停戰協定, 劃下巴以停火線, 結束了這場戰爭。

 

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 阿拉伯聯軍死亡人數約1.5 萬人, 以色列軍隊死亡人數約6000人。除了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之外, 以色列占領了原巴勒斯坦80%的土地, 比聯合國當初分治決議規定的面積多了6200多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城被一分為二, 南北老城區歸約旦管轄, 西面的新城則歸以色列。

 

約有96萬名巴勒斯坦人, 被迫離開他們的家園, 淪落四周國家, 成為國際難民。反之, 大批猶太人從世界各地 (包括二萬從中國上海), 移民回到夢寐以求, 屬於自己的國家。

 

「我在怒氣, 忿怒, 和惱恨中, 將以色列人趕到各國。日後我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出來, 領他們回到此地, 使他們安然居住。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我要作他們的神。」( 32: 37~3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