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歷史簡介 (1.6) ~
伊斯蘭和基督教的洗禮
9-10-2018
拉丁王國時期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於7世紀時期, 因連年征戰國力衰退, 對耶路撒冷無法實行有效的統治。結果穆斯林乘虛而入, 占領了耶路撒冷。
公元1096年,穆斯林毀壞了耶路撒冷的基督教教堂, 羅馬天主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基督徒們武裝起來, 發動東征, 旨在奪回聖城。
⑴ 拉丁王國前期 (1099~1187年)
公元1099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攻破耶路撒冷後, 無論穆斯林或者猶太人, 凡是異教徒都被視為敵人, 遭受到大屠殺。
公元1109年, 十字軍在此建立了耶路撒冷拉丁王國, 他们不准許穆斯林人進城。那時阿克薩清真寺被轉變成為宮殿, 圓頂清真寺也被改造成了教堂。 十字軍又建立了埃德薩伯、安條克和黎波里伯三個「十字軍國家」。 雖然主要任務是保護基督徒在朝聖之路上的安全, 但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 所到之处留下慘不忍睹的景象。
1187年, 埃及穆斯林蘇丹薩拉丁( Salah-al-Din) 取回耶路撒冷。成千上萬淪為奴隸的穆斯林信徒被釋放, 耶路撒冷城門重新向所有宗教的朝聖者敞開。
⑵ 拉丁王國後期(1192~1291年)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在阿卡市重建耶路撒冷拉丁王國。 隨之, 1219~1221年, 蒙古帝國 (Mongol Empire) 在成吉思汗騎兵率领之下, 橫掃歐亞, 所向無敵。蒙古軍經常闪电入侵耶路撒冷, 進行掠奪, 殺戮和摧毀之後, 無影無蹤地離去。
埃及騎兵集團馬穆魯克 (Mamluk) 部隊攻入耶路撒冷時, 末曾和蒙古軍隊正面交手, 却趕走了城內幾乎被蒙古軍所滅的花刺子模散兵游勇, 再次佔領耶路撒冷。
1228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 發動了第六次十字軍東征, 最後通過與埃及簽定和平條約, 取回耶路撒冷。
1260年, 埃及騎兵团馬穆魯克再度奪取耶路撒冷, 城中的猶太人都已逃到鄰近的村莊避難。公元 1291年, 當十字軍在敘利亞海岸最後一個橋頭堡~ 阿卡被攻陷之後, 結束了十字軍東征史。
奧斯曼帝國時期 (Ottoman Empire)
1517年,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占領耶路撒冷, 將其納入帝國版圖下的一個省份, 直到20世紀初期。這時, 耶路撒冷才開始漸漸地繁榮起來, 城內再次容許各種宗教活動。城牆和老城都陸續被重建, 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 (Suleiman I) 重建了圓頂清真寺和周圍的城牆, 包括哭牆。他還特地封閉了耶路撒冷耶稣曾經騎着驢駒通过的金門 (Golden Gate) (見圖)。 他認為這樣耶穌 (彌賽亞) 就再也進不了這城, 大家就可以安心地皈依伊斯蘭教了。
千年來, 這塊古老蒼桑的城市和土地, 先後經歷了伊斯蘭、哈里發、 十字軍、耶路撒冷王國、馬穆鲁克王朝、帖木兒帝國和奥斯曼帝國等輪番統治。 落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大勢力的夾縫之中, 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這對分了家的兄弟, 時而互相詆毀, 時而彼此扶持, 維持著微妙的關係。
從宗教的觀點, 撒瑪利亞宗教和猶太教大同小異。前者擁有自己版本的摩西五經, 但典籍不包含猶太教的先知書和詩篇等內容。兩千年來, 撒瑪利亞人保持了希伯來語發音和誦經傳統。也有自己的律法, 和猶太人一樣, 守安息日、飲食條例。一樣地期盼一日他们的救世主會降臨, 拯救他们。
而和猶太人不同之處, 撒瑪利亞人的聖地不在耶路撒冷, 而是在基利心山。
當歐洲社会慢慢步入現代化, 凡是對耶路撒冷充滿好奇心的學者、考古學家、探險家或傳教士們, 都可以毫無限制地進出這座古老城市。
邁入二十世紀後, 以色列國領導人, 都對撒瑪利亞抱着友好的態度。以色列建國之後, 純撒瑪利亞人被認定是親兄弟, 並具備和猶太人一樣的公民權利與義務。1967年, 六日戰爭之後, 那布魯斯隨耶路撒冷等約旦河西岸領土, 都已歸入以色列國土。
兩杖合而為一
最後, 記載在舊約以西結書 37章19節:
「主耶和華如此說, 我要將…以色列支派以法蓮手中的杖, 與猶大的杖一同接連為一, 在我手中成為一根。」
這段經文的意思, 如今似乎漸漸地明朗了。自始神就預備有兩根杖, 除了傳統的猶太民族, 猶大支派的第一根杖之外, 另一根是北國以法蓮的杖。 這不是指那群少數坚持傳統的撒瑪利亞猶太遺民, 因為他们已經溶入了以色列國,回歸猶太家族。 這些乃是指歷史上被神遣散的十個支派, 他们一早便和外邦人混血, 在耶稣時代他们是從撒瑪利亞出發, 將福音傳遍天下的基督徒。 在末世時, 上帝呼召所有真基督徒, 和全數悔改的猶太人, 兩杖合而為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