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獻給麥克阿瑟的昭和女神 - 原節子

 

獻給麥克阿瑟昭和女神 - 原節子

09-01-2022

 

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很多即使對軍事不感興趣的人恐怕都對他如雷貫耳,而且也多少知道他在二戰後當了好幾年的日本“天上皇”,為日本戰後的重建和武裝做出了“傑出”貢獻。

 

很多人對日本婦女對日本的戰後建設和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很有心得。尤其是在美軍佔領日本後,日本廣大婦女的“為國獻身精神”恐怕要無數“昭和男兒”汗顏,其中,執牛耳者當屬被譽為“昭和女神”的電影演員原節子。

 

戰後,日本裕仁天皇為了感謝麥克阿瑟的“不殺之恩”,將這位“昭和女神”作為“國禮”贈送給了麥克阿瑟。而麥克阿瑟出於對“國禮”非常滿意,又在很多方面“照顧”了日本。因此,原節子被日本民眾奉為了“民族英雄”。但是,這位“大和巾幗”卻秉承著獨身主義,一直到95歲才離世。

 

那麼,裕仁為什麼要送這樣的“國禮”?

麥克阿瑟為什麼會中了“美人計”?

“昭和女神”為日本又做出了哪些“貢獻”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些“亂七八糟”事情的來龍去脈吧。

 

戰神的軟肋

在麥克阿瑟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污衊”他是受了他父親的“蔭澤”。他父親當初是林肯總統親自推薦去的西點軍校,參加過南北戰爭和美西戰爭,官至陸軍中將,最高職務是菲律賓首任軍事總督。

 

成功的男人總是離不開背後女人的鞭策。麥克阿瑟的母親絕對不是“小鳥依人”的類型。在他的記憶中,母親總是“像獵鷹一樣保持著驕傲的姿態”,從小就激勵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母親的激勵下,麥克阿瑟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西點軍校。為了更方便照顧兒子,監督他的學業,麥克阿瑟的母親還特地搬進了學校內的酒店,直到麥克阿瑟以西點軍校25年來的最高成績畢業那天

 

在一戰中,麥克阿瑟還是名震歐陸的美國遠征軍“彩虹師”的師長。母親對麥克阿瑟的一生影響極大,是他的精神支柱,以至於在其去世後,被麥克阿瑟在停屍房放了一年之久才下葬。以後的時光,麥克阿瑟走到哪, 都會帶著母親的拐杖和聖經,就像帶著老娘一樣。

 

麥克阿瑟結過2次婚,第一個老婆是坐擁1.5億美元的大富婆,而且還是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的後代,生性非常“活潑”,和麥克阿瑟的頂頭上司 ~ 潘興有著不可告人的關係。

 

當在軍校時就有過8個女朋友的麥克阿瑟第一眼看見這位富婆的時候,就“猶如一隻被擊中的小鳥墜入了深淵”,立刻“浪子回頭”,在1922214日抱得美人歸,不過他不知道太太和上司的關係。

 

當潘興得知此事後,立刻把這位西點軍校的校長和新娘子一塊打包, 發往菲律賓“子承父業”去了。7年以後, 49歲的麥克阿瑟和“活潑”的妻子離了婚。

 

受到重創的麥克阿瑟從此以後“帶著老娘”一門心思投入到了工作中,成為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謀長,而且貢獻極大。比如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是他推動成立的,聯勤保障是他推動落實的,裝甲部隊更是他親力親為發展出來的。

 

有一次他和巴頓一塊搞坦克進攻演習,結果一根拖帶坦克的鋼纜斷了,橫掃過來,如果沒有一棵樹擋著,這兩位二戰名將就全掛了。

 

1935年,在去菲律賓的船上,“又交過幾次女朋友”的麥克阿瑟認識了第二任妻子,一位35歲的老姑娘,3年後,58歲高齡的麥克阿瑟終於有了兒子。當日本人佔領菲律賓的時候,羅斯福總統讓麥克阿瑟先把妻兒撤到澳大利亞,他第二任妻子告訴他:如果走,就三口一塊走!

 

所以,麥克阿瑟這位戰神的成長始終是有女人陪伴的,這給了他莫大的動力和安慰,更是他的精神寄託,但同時也是他的一大軟肋。

 

當初日本人攻入菲律賓的時候,羅斯福的三令五申,麥克阿瑟要不死在菲律賓,要不就當俘虜。所以,日本人給了一直順風順水的“戰神”一個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麥克阿瑟從此之後的執念就是“死日本人”。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先把率軍攻占菲律賓的“馬來之虎”~ 山下奉文給吊死了,算是出了口惡氣,舒坦一下。然後滿腦子開始琢磨怎麼修理日本人。

 

不過當他到了日本以後,他的軟肋讓日本人歪打正著了。

 

乾兒子 - 裕仁天皇

如果說日本發動二戰和裕仁沒關係,估計連日本人自己都不信。那些日本甲級戰犯,哪個不是和裕仁交往甚密。日本整個侵略計劃,裕仁都是親自參與和批准的。

 

隨著二戰尾聲美軍的步步緊逼,各大島嶼上的日本鬼子都是喊著“天皇萬歲”向美軍發起自殺衝鋒,所以美軍官兵對“天皇”這個日語單詞記憶深刻,而且連日本各地方言的發音都能準確分辨。

 

廣大日本“炮灰”也為了“捍衛”自己這位連聲音都沒聽見過的“天照大神”跟美軍玩了命,尤其是在沖繩戰役中,給日本本土的“一億玉碎”來了一個充分的預演,把美軍也嚇得不輕。

 

這場登陸日本本土的預演是太平洋戰爭中雙方傷亡最慘重的戰役,雖然日本的海空軍幾乎被徹底消滅,日軍死傷超過10萬,但美軍也付出了傷亡超過8萬的慘重代價。

 

美國人很會算賬,當初攻克柏林的苦活兒都讓蘇軍了,然後美國分了半個德國走。這攻占日本本土肯定是賠本買賣,美國估計會損失100萬人。如果將其直接封鎖個一年半載,把日本人餓死也可以,但是又太費錢。美國人前思後想之後,2顆原子彈扔向了日本。

 

作為核武器誕生以來,唯一吃過“大蘑菇”的日本一下就傻眼了,自古以來“欺軟怕硬”的傳統讓日本趕快投了降,乖乖地等著新主子發落。

 

當日本上下聽說麥克阿瑟當了駐日盟軍最高司令以後,一大票戰犯和裕仁開始惶惶不可終日。別看二戰時侵略亞洲廣大國家時耀武揚威,到了這個時候,一個一個哆嗦地得跟“孫子”一樣。

 

麥克阿瑟到了日本以後,沒搭理裕仁。這讓裕仁更加不知所措,以為麥克阿瑟這是要弄死自己。其實,麥克阿瑟不傻,去之前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

 

天皇在日本古代只能算是幕府將軍的吉祥物,各位“縣長”頗得曹阿瞞真傳,一直玩著“挾天皇以令諸侯”。

 

到了明治維新,重新奪取實權的明治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一幫馬仔的“捧臭腳”之下,開始了造神運動。明治下旨告訴日本老百姓: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孩子,必須千秋萬代管著你們,你們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天皇賜予。所以,你們也是神的孩子!

 

日本老百姓也沒什麼文化,有文化也不至於用“井上”、“村下”這些地名當姓,於是就傻不拉幾地信了,心情還不錯,感覺終於找到了祖宗。

 

這裡插一句的是:甲午戰爭的時候,好多日本老百姓對自己參戰孩子的囑咐居然是“光復我神州”!真沒拿自己當外人,不要臉到家了。由此可見,日本天皇和一幫幫兇對日本人的洗腦到了何種程度。

 

日本人對天皇的“愚忠”,麥克阿瑟還是有所耳聞的,這點在太平洋戰場也得到了充分驗證。因此,他沒打算弄死裕仁,而是琢磨怎麼用好這個過了期的“大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給裕仁來個下馬威,讓他知道誰是老大。

 

被冷淡了好幾天以後,裕仁自己乖乖地去拜見了麥克阿瑟。裕仁的目的:你別弄死我,我接著當我的“神”。別的事,全憑大人你作主。麥克阿瑟的目的:我不弄死你,但是你得知道我才是日本的“神”,你好好當“吉祥物”,幫我鎮著場子,讓那幫老鬼子和二貨老百姓乖乖當美國的順民。

 

談妥了,麥克阿瑟還拉著裕仁拍了張讓裕仁和日本人欲哭無淚的照片。在照片中,麥克阿瑟穿著軍便服,高大威猛,叉著腰,表情肅然,一副“太上皇”的傲然姿態。而矮小的裕仁則穿著禮服,面帶拘謹而諂媚的微笑,完全失了“皇家的威嚴”。

 

合影之後,麥克阿瑟面對記者發出了感慨:裕仁比我想像中的要好,我感覺他就像我的兒子一樣。未來的美日關係就此定型。日本乖乖地當了美國的“乾兒子”。

 

麥克阿瑟和裕仁的合影,是在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嚴令下,日本各大媒體才刊發的,隨後舉國嘩然,日本人從此有了一種感覺:麥克阿瑟才是日本的“神”。

 

194611日,裕仁發表“人間宣言”,宣布自己從老百姓的供桌上“還俗”了,從此以後,我和大夥一樣,也是俗人一個。麥克阿瑟看裕仁如此上道,兌現承諾,給他留了個“吉祥物”的位置。感激涕零的裕仁也想對這位“乾爹”的慷慨有所表示,尋思需要送點禮物才能表達自己的殷切之情。

 

於是,日本情報部門的“昭和男兒”開始了細緻的工作,利用一切渠道對這位新晉“太上皇”進行了詳細的摸底,最後發現麥克阿瑟功成名就,啥也不缺,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妻子歲數大了,而且還不在身邊”。於是乎,裕仁計上心來。

 

“昭和女神”

裕仁根據情報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需要精神寄託的乾爹目前工作繁忙,壓力甚大,妻兒不在身邊,如果安排一名才貌雙全、溫婉可人且善解人意的“大和”美女作為“乾爹”的“助理”,想必一定會有利於“乾爹”的身心健康。

 

而且,自己希望“乾爹”別把日本整得太狠了,但是作為“乾兒子”,很多話又不好直說,所以通過這位“助理”的“溫婉之風”,很可能會有事半功倍之成果。

 

這位女“助理”不能是無名之輩,否則彰顯不出自己的一片孝心,於是經過精挑細選,素有“昭和女神”之稱的日本女演員原節子成為最佳人選。

 

與普通日本女性不同,原節子身材欣長、面似桃花、高鼻深目,而且演技精湛,且名震日本已久,由於銀幕形象太過出色,被大眾譽為“昭和女神”、“永遠的處女”,絕對匹配麥克阿瑟的高貴身份。

 

於是,無數“昭和男兒”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皆懸於這位“巾幗紅顏”的一顰一笑之間。

 

原節子出生於1920年,此時芳齡2615歲經二姐夫發掘後出道,從業10年,在日本已經拍攝了大批紅極一時的電影。

 

1937年時,原節子在德日合拍的《新土》裡擔任女主角,得到了德國元首“小鬍子”的高度評價,並成為第一名“衝出日本,走向世界”的日本女演員,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實屬不易。

 

在接到天皇親自安排的任務後,原節子沒有絲毫猶豫,欣然扛起了“民族復興”的重任,在一次舞會上與66歲的麥克阿瑟發生了一次“美麗的邂逅”,從此時常伴君左右。

 

而日本的大街小巷都貼滿了這位“民族英雄”的巨幅海報,原節子更是在日本戰後的第一次國會選舉中,高票當選第一屆婦女代表。

 

細品,仔細品,一個女演員怎麼就當了國會代表了。在此期間,美國對日本的“寬容”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裕仁的名字從戰犯名單內被剔除,“祭鬼的神社”得以保留,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的判處更是“能省則省”,日本則在頗得民心的“和平憲法”掩護下開始重新崛起。

 

1951年,麥克阿瑟被杜魯門解職,在動身回國之時,東京万人空巷,民眾如喪考妣,《朝日新聞》不無傷感地評論道:“我們失去了一位慈祥的父親。”

 

31歲的原節子出色完成了裕仁交給她的歷史重任,重新回歸影壇。在與她默契配合的導演小津安二郎在1963年去世後,原節子突然退出影壇,並啟用原名會田昌江,開始隱居生活,直到2015年以95歲高齡去世。

 

1960年代,曾有記者採訪她時,詢問過她對與麥克阿瑟那段過往的態度。原節子只是淡淡地回答:“不後悔。”作為女人,原節子無法擺脫淪為政治勢力工具的命運,但在日本鐵蹄之下的那無數冤魂亡靈又該向誰訴苦?這不禁讓人想起來了一句話:原子彈下無冤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