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的憧景
和大主教鬧翻後, 26歲的莫扎特來到了維也納,一個生疏又似曾相識的地方。為了生活和房租,他要收学生、寫曲、演奏, 拼命工作, 才勉强糊口. 雖然忙碌, 但是內心的深處还是埋着一個美麗的憧景。不久,和房東女兒康斯坦(Constanze)熱戀, 不顧父親極力的反对之下, 仍然堅持結婚。就在這段時期完成《後宮誘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 , 一部充滿優美旋律及動人情感的作品,这部德語歌劇後來獲得維也納人激賞。描述逃脱父子之情, 和心愛的女人组成一個甜蜜的家庭的複雜心情。
向父親求諒解
結婚一年後, 初為人父的莫扎特, 帶着剛出生的嬰兒、妻子和剛寫好為慶祝寶貝出生的《C小調彌撒曲》前往老家薩爾斯堡, 想借此尋求老爸的諒解, 但却遭到家人冷漠的招待。彌撒曲蘊含着莫扎特對父親和兒子濃烈的情感.
回程途中, 路經林茲(奧國第3大城), 傷痛的心讓他突發靈感, 在馬車上寫下了《林茲交响曲》(Linzer Sifonie)。殊不知如此長途顛簸跋涉, 回到納也納不久, 小小的嬰兒就么折了。
父子和好團圓
當父親聽到這傷心的消息, 內心十分傷痛和愧疚, 过去鬧得不愉快的恩恩怨怨一筆勾消, 老人家不久就趕來看望兒子和媳婦。在莫札特家中,他遇到當時在奧地利頗負盛名的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海頓親切地告訴他:「我感向天發誓, 你的兒子是我遇見最有天分的音樂家。」爸爸聽了这話內心感到安慰。相處了數月之後,老爸就告辭回去了。父親不久病逝, 誰知這是父子最後一次見面。唯有當你自己成了父親, 你才会稍微了解父親对孩子的愛, 為了孩子的前途, 做父母的要懂得放手,
給他们温馨的祝福。莫扎特和妻子生了六個孩子, 最後也只有兩個兒子存活下來,只能說那時的營養、衛生和醫療環境實在無法和今日相提並論吧。
創作的巅峰期
28到30歲期間是莫扎特音樂創作的巅峰期。這段期間,他專心鑽研兩位心中最崇拜的大師: 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570) 和韓德爾
(Georg Friedrich Händel, 1685~1759) 的音樂寫作風格。除此之外,他幸運地與海頓結交成為好友。倆人彼此信任, 相互欣賞,莫札特並為他寫了六首絃樂四重,後來成了著名的《海頓四重奏》。這段期間莫札特完成了無數佳作,例如B大調鋼琴協奏曲,作品450、「魔笛」等名作
流星殞落
在維也納的大部分日子裡,莫扎特都過着貧窮困窘的生活。最後兩年, 他經濟情况跌到谷底。他的身體狀况也因此越來越糟。莫扎特不得不經常伸手向朋友們求援。為了擁有自由創作的精神空间, 他從不後悔當初離開主教宮廷時那豐裕的物質享受。在給父親的回信中, 他曾經这麽寫道:「為了維護珍貴的人格和高尚的心靈, 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我的生命。」
最後一部傑出的歌劇《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場上演時,他已病魔纏身。他像空中殞落的流星,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 仍在發光發熱。他和生命赛跑, 熬夜創作。
似乎這部《安魂曲》是莫扎特和世人告別一首歌, 要借着這安詳的曲調, 讓自己的靈魂飛騰去另一個世界。可惜呀! 尚來不及完稿,35歲的莫扎特因重病結束了短暫的生命。長子誕生時的彌撒曲,和自己離世時的安魂曲, 兩部都成了未完之作, 都成了音樂史上和人類最大的遺憾。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去世時,妻子也正患重病,家中一貧如洗。出殯那天,淒風呼嘯,冷雪紛飛,惡劣的氣候使得寥寥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折返。幾天後他的妻子稍微病癒, 前往墓地尋找時,已無法找到他埋葬的地方!
如今,在維也納中央陵園之中, 有一座莫扎特的墓碑, 紀念这位音樂界的曠世奇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